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2年:政府税费支持重点与方向

摘要

2022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出台多项税费支持政策,仅3月份便出台7项减税降费相关规定。本文以近3年相关税费支持政策为背景,主要结合今年年初已出台各项具体税费支持政策,解读2022年国家税费支持的重点与方向。

本文将从两个个方面解读相关政策:

一、2022年税费支持政策特征

二、从具体政策看政府施政调整

2022年税费支持政策特征

0 1

1.提前发力部署

2022年开年以来已经迅速出台了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通过政策手段对市场进行提前调节,稳住市场中面对疫情较为脆弱的市场主体(小微企业与制造业等行业),来落实政府报告中稳住经济的战略目标。截至24日,已公布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支持政策就有7项之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家用政策稳住市场的决心。

2022相关政策整理: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1号《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2号《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3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征管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号《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公告2022年第2号《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

2.扶持力度加大

一方面是退税减税的总量扩大,为历史最高。今年退税减税的总量约2.5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的规模约1.5万亿元,将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支持,缓解资金链压力。

另一方面是行业覆盖范围扩大了。此前,税费支持政策只覆盖了先进制造业,这次将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

3.施政更加灵活精准

一方面政策措施更加灵活多样化,从政策对象来看,分为普惠性政策和特定领域帮扶举措;从实施方式(税费支持方式)看,有退税、减税、免税、缓税等多种方式。

另一方面政策实施更加精准有针对性。近年来的政策始终保持对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以及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扶持,激发市场活力。今年对于其他特殊困难行业有了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进行精准帮扶。

从具体政策看政府施政调整

0 2

1.政策对象的调整

小微企业优先支持

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放宽增量留抵退税条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就是全部退还。同时,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

重点支持制造业

加大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此前,19年政策到21年政策仅对于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这次将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

2退税方式的变更

增量提前退付

留抵税额,简单可理解为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即出现了留抵税额。

企业增值税的留抵退税,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结转下期抵扣,也就是只在缴税的时候抵扣。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改为了购进退税,不再等企业产生销售之后再去抵扣,而是提前退付,对资金紧张的现状问题可以有效缓解。

存量退税。

对于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企业:

新购进的设备或者说投资形成的增值税,纳入到留抵退税范围。今年不仅退付增量留抵税额,还要退还以前年度结存的进项增值税。即只要2019年起没有享受过相关政策,之前没有通过销项抵掉的进项增值税都可以退还。可以说相当于对不了解税费支持政策的企业又提供了一次“补票”的机会。

3中央政府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落实更有保障。

原来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按照现行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来分担,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中央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承担的部分,中央将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退税政策的落实,让税收支持政策确确实实的支持到需要支持的企业主体。

结语

0 3

随着2022年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全球化逆行进一步加剧,近期一系列财税政策、市场政策的不断出台,正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调控着我国宏观经济实现国内大循环的体现。

同时这一系列政策也体现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问题解决导向意识,以及快速落实规划的行动力。只有好的政策和高效的行动力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小微企业作为各行业中的广泛组成部分,是解决民生问题和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途径,增强小微企业的活力是今年政府施政的目标。小微企业也同样需更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利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发展壮大自身,为社会与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

END

排版|陶圣凡

文章|陶圣凡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