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点评:交易稳信用,布局资产荒

房企扩表是房地产行业发展之本源,2018年是房企融资调控的转折点。地产行业的原材料土地天然是良好的抵押品,且房企的融资渠道丰富,导致地产行业是信用驱动,地价和信用之间存在正反馈,具备强金融属性。信用扩张的驱动力主要在于房企的融资,居民融资则处于从属地位。2018年之前政策取向是宽房企信用、紧居民信用,2018年资管新规后,又陆续出台三道红线、预售资金监管、因城施策等政策,则是宽居民信用、紧房企信用。由于紧房企信用抑制土地资本化、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10年宽居民信用将是常态。
居民扩表是后置的结果,而非带动地产周期的原因。从程度上看,居民杠杆率远低于房企的杠杆率,信用扩张效果有限;从传导逻辑上,从只有房企扩表,带动信用扩张,从而重启经济(包括产业链、地方政府、制造业企业融资等),才能带来居民收入及收入预期的上升,从而带来扩表购房的行为。历史上,真正的地产周期是房企的扩表和缩表周期,而非居民端需求的放松和收紧周期。当前紧房企信用、宽居民信用,将导致信用周期难以启动,本轮地产复苏将低于预期。
若结构性宽信用,则主要在二线央国企。2012年之后地产对经济的主要影响在于信用派生,而非市场理解的实物端的GDP,其背后是房企资产负债率的提升,也即土地资本化率提升。当前房企资产负债率仍在79%,预计去杠杆需要5-10年,其间金融属性仍占主导地位。历史上宽信用是全行业性质的,但本轮对房企信用的支持,受限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受益方主要是国央企。当前,资金和人才仍是房企逆向胜出的核心因素,优势集中在央国企,而非过去风险偏高更高的大民企。央国企中,二线央国企边际改善最显著,有望迎来类似于2016-2017年民企的机会。
政策进程较慢,稳信用低于预期,则进入“资产荒”阶段。本轮周期仅靠居民端政策放松,则稳信用效果仍乏力,仍需要房企端政策带动。若最终对房企信用支持的政策推进较慢,则信用扩张低于预期。而在经济偏弱、流动性持续宽松的情况下,则呈现资产荒局面。预计再需要一个季度即可验证,当前REITS发行保持高热度即是序曲。资产荒背景下,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物业将迎来价值重估,特别是核心城市ToB端的优质写字楼。具体投资建议:1)结构性宽松逻辑,推荐边际改善最大的二线国央企,如中交地产(000736)、建发股份(600153);2)资产荒逻辑下,推荐在核心城市持有优质写字楼的房企,如金融街。
风险提示:地产融资大幅放开,重新开启新一轮地产周期。
关键词: 房地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