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焦点观察:漫谈医疗大健康行业投资

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年最热门赛道之一。2022年资本市场整体低迷,医疗大健康板块历经跌宕起伏,面临剧烈外部动荡,但依然坚定向前。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疗健康行业还会迎来新发展机遇吗?各大热门细分领域中,哪些赛道更具性价比?控费背景下的医药创新企业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备受追捧的License in模式适合中国市场吗?高端医疗器械能否实现进口替代?这些都是政府、医疗企业、投资者、社会居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医疗投资领域的两位资深专家,从行业投资特征谈起,延伸到二级市场过往表现回顾、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行业前沿技术及竞争格局,我们还将探讨集采常态化、地缘冲突对医疗大健康行业带来的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嘉宾介绍PROFILE

强静,CFA,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2010-2017年强先生任中金公司(601995)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医药医疗行业研究负责人。在中金公司任职期间,强静先生获得2017年《亚洲货币》亚洲区医疗行业第一名,2014-2017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医药行业第一名;2015-2016年获得《机构投资者》大中国区前三名。

强静先生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肿瘤生物学;获得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学士学位。

林雷,CFA,建银国际医疗成长基金总经理。清科2022年度F40中国青年投资人,中国医疗50人论坛(H50)青年理事,LP Club“2021年中国最佳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人物Top10”。16年医疗大健康投资经验。主导操作数十个VC/PE项目投资。

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学位。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导师,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导师,项目主评审,科技部,人社部项目评审。曾担任国家医药流通行业新版GSP政策高级顾问。

本期要点FRAMEWORK

01医疗行业投资相对于其他行业投资,有什么显著的特征或不同?

01:58嘉宾介绍

04:43医疗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投资门槛较高,周期性稍长,投资稳定性和成功率较高

08:38我国药品审批、医疗器械审批、病人诊断等多环节都面临着强监管;各国不同的报销制度也会带来产品市场空间的差异

02在医疗行业各大细分领域中,如何选择投资时机?

11:36是否投资需要综合考虑收益性、风险性、估值

13:08具有投资性价比的两类项目

15:31投资风险与价格相关,早期投资以科学性风险为主,后期投资以市场风险为主

03医疗行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的区别?

17:09一级市场相对稳定,只有基本面分析,二级市场技术面分析也很重要

20:11企业投资角度:一级市场主要看人和技术壁垒,二级市场更多关注市场方向判断。投资参与者角度:一级市场多为专业型基金,二级市场多为散户投资者,但两者的专业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04医疗行业二级市场过往表现回顾,未来是否能够长期获取“阿尔法”?

23:58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总额创纪录,首次成为行业第一;2022下半年A股、港股估值回调,未来会逐步恢复到一个良性、可持续增长的区间

29:00港股市场波动最具代表性,市场波动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

05目前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中,比较有投资性价比的是哪些赛道?

33:07脑科学有重大应用前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

36:14小核酸药物未来有望超千亿市场规模

38:31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能否实现进口替代?

39:42中国创新药发展:海外产品中国化、细分赛道的技术平台布局

43:30脑科学、小核酸药物领域竞争格局

48:22哪些赛道相对成熟,适合普通投资者?

06集采的前世今生,对药企、细分品类的影响,以及后续进程的判断。

52:09集采目的主要是保基本,对一些基础用药或者基础医疗器械进行价格管控,未来的集采会越来越趋于理性

55:57降价是医疗行业整体趋势,是行业自然发展规律

072022年2月美国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其中包括药明这类药企,虽然后来已从名单中移除,但是带来的影响巨大,未来是否还有二次风险?

57:02政策是动态变化的、非永久性的

01:01:17国际化企业可考虑“弱布局”,国内进口替代企业可能成为政策受益者

08近期比较火的减肥针和医美行业形形色色的项目,有哪些是大家经过调研觉得还比较科学相对靠谱的?

嘉宾金句SAYINGS

- 目前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中,比较有投资性价比的是哪些赛道?

.强静

在创新药领域中,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包括大分子、小分子、偶联药物、小核酸药物。其中小核酸药物未来一定会超千亿市场规模,这一细分赛道目前主要集中于罕见病、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空间。在医疗器械领域中,能量源设备产品尤其是高端生命科学仪器是否能实现进口替代,也十分值得关注。

产业发展机会背后往往存在一定逻辑。以医药行业为例,我们判断当前是进入到这些细分赛道开展技术平台布局的最好时机。为什么我们认为会这个方向上会存在机会?如果我们梳理过去10年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史,中国创新药真正的元年大概在2010年左右,一大批公司在这个时间左右成立,例如信达生物于2011年成立,君实生物于2012年成立。2010年到2018年这一阶段的主题是大产品、大耗材的中国化,将海外已经验证的具有确定性的大靶点中国化,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第二阶段大概是从19年底或2020年初开始至今,一些细分赛道尤其是拥有平台技术的细分赛道备受关注,包括小核酸药物等新兴技术领域。未来几年,我认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主题仍是围绕着细分赛道的技术平台来进行布局。如果从特别长远的时期来看,可能未来还是会集中在新靶点的发现,包括完全创新的技术平台的研发和构建。当然从目前来说,大家还是聚焦于大技术平台的中国化方面。

- 医疗行业二级市场过往表现回顾,未来是否能够长期获取“阿尔法”?

.林雷

2020年全球进入新冠疫情以后的短短几个月,二级市场医疗大健康板块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新冠疫情爆发让全球都认识到,我们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技术无法应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家更加关注医疗投资与发展。我国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首次成为行业第一;某些大型VCPE投资机构的内部数据显示,医疗健康同样是公司2020年投资金融最多的细分行业。但其实早在美国,医疗健康投资比例就超过TMT位居第一,且美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占国民经济总量20%左右,而中国这一比例不到8%,所以中国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关注人数增多以及资本的进入,医疗大健康板块持续升温。资金进入的跟风效应同时催生了泡沫,疫情分工对经济的影响,俄乌战争、美国对中国生命科学实施打压等地缘冲突问题,均有可能成为导火索,导致泡沫破裂和估值回调,但短期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去年二十大之前,各种因素的叠加让医疗大健康板块经历了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二十大结束之后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港股有明显复苏和回调,那么我相信A股也会逐步回复到一个良性、可持续增长的区间,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本期制作人

主播|頔枫/王艾

制作人丨王艾

文案|筠凡

统筹|嘉澍/Frances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