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 虚拟电厂板块站上“强风口” 当前速递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5亿千瓦,同比增长9.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2%;太阳能发电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
(资料图)
入夏以来,居民用电负荷叠加企业生产用电同步增长,导致负荷曲线快速上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考验。
“预计今年各地区的电力供应会表现出‘东南偏紧,西北平衡’的特征。”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用电量的攀升,“虚拟电厂”也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概念。近期,在消费旺季电力供应偏紧背景下,虚拟电厂迎来投资建设热潮,相关政策密集落地,也引发了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截至5月19日,虚拟电厂板块表现亮眼,累计涨幅达18.9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年内累计涨6.29%)。
记者了解到,虚拟电厂本身并不发电,而是将电网中大量散落的、可调节的电力负荷整合起来,加入电网调度,实现有效“削峰填谷”。与此同时,还可以提供调频、调压、备用等电力辅助服务,增强电网安全性。从去年开始,“虚拟电厂”概念便在国内电力市场热度走高,它的特征就是可以进行需求侧响应。
在刘重阳看来,虚拟电厂对于迎峰度夏期间缓解电力紧张,促进电力市场化配置有积极作用。虚拟电厂让用电客户实现用电权利的让渡,同时获得收益,是重要的负荷侧管理手段,是通过市场体现用电用户真实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刚性的电力供应向更具有弹性的供需协同转变的重要路径。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月29日-5月3日,山东电力现货实时交易累计出现46次“负电价”。其中,5月1日-2日,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实时“负电价”时段长达22小时,创下国内历史纪录。
电力现货市场的局部时段出现“负电价”,反映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消纳问题以及新的电力供需形势对电力系统调整的新要求。
“电力交易现货市场的负电价对虚拟电厂的影响是价格信号对市场行为影响的问题,理论价格应该是中性的,各方公平协商,自行决策,因而负电价的影响取决于虚拟电厂对用电权、用电行为、用电收益的分配方式,关键要看虚拟电厂是否能平衡好各方权益。”刘重阳表示。
近年来,虚拟电厂快速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21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市场交易,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
2022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虚拟电厂发展前景较好,但也要参照规划,理性投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的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据估算,若按虚拟电厂建设,所需投资在600亿元左右,主要与电力系统数字化投入相关。”刘重阳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