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运营一年后 宜昌综保区跑出发展加速度
宜昌综保区,湖北第4家、武汉市外第1家正式运营的综保区。
2021年3月22日,封关运营,第二批20个项目现场签约;
2021年10月13日,完成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业务收单测试,“买全球、卖全球”变为现实;
2022年前2个月,进出口额达6.3亿元,保持强劲增长……
封关运营一年期间,宜昌综保区扛起对外开放的责任使命,跑出发展加速度,助力宜昌走向全球,打造内陆开放桥头堡。
入驻项目超70个
打造全省首个食品和生物医药主导综保区
走进宜昌综保区,厂房林立,功能齐备,一座科技与自然、人文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开放地标,悄然崛起。
自2021年3月22日封关运营以来,银泰冷链仓储加工项目投产用了不到8个月,安琪进口食品原料项目投产仅用3个月,奥马电子5G通讯材料项目提前投产;默晨制药、法梅隆生物、同旺食品、新博农牧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从“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到“当年封关、当年投产、当年达效”,综保区跑出令人惊叹的“宜昌速度”。
安琪集团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酵母公司,产品远销海外155个国家和地区。
宜昌综保区刚获批,安琪集团就抢先入驻,利用综保区进口环节保税免税,和进口商品免关税配额等政策优势,从俄罗斯、泰国等地进口面粉、食糖、奶粉等主要原料,以保税方式生产烘焙与发酵面食等产品。仅半年时间,安琪新增进出口额7280多万元,节省进口配额外关税65%,节省流动资金近千万元。
默晨制药(湖北)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入驻综保区后,该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租用区内14000平方米厂房,既减少自建厂房所需的一次性投入约3000万元,又节约一年的建设时间,将更多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轻装上阵助推早建成、早竣工、早投产。
此外,落户宜昌综保区企业生产耗用的水(含蒸汽)、电力、燃气等适用出口退税政策,独特的东西联结、南北交汇“黄金十字”区位优势,让默晨制药公司生产成本和交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一切围绕产业谋,一切围绕项目干。”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综保专班负责人说,安琪、宜化、默晨等龙头企业的入驻引发集群效应,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到综保区投资兴业。截至目前,宜昌综保区累计签约入驻项目超过70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进出口额可达240亿元,其中食品和生物医药企业占比超60%,涵盖矿物质原料药、医疗器械、发酵食品、保健品等细分领域,是全省首个以食品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综保区,项目加速入驻的态势成为综保区1.39平方公里土地上最令人瞩目的场景。
外贸成绩亮眼
扶持区内企业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
封关运营以来,综保区立足宜昌实际,确立以加工贸易为核心、货物贸易为重点、服务贸易为亮点的产业培育思路,“无中生有”谋项目、“虎口夺食”争项目、“夜以继日”推项目,让综保区这一加工贸易“双轮驱动”的“蓄水池”不断扩容。
在产业招商方面注重挂图作战。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实施综保区产业招商专项行动,瞄准年进出口额过1亿元的重点项目上下游产业,靶向招商,累计拜访企业千余家,收集高质量信息200余条。
在品牌招商方面加强特色推介。每季度举办1场以上专场项目对接活动,推动优质项目向综保区集聚。
在政策招商方面突出精准扶持。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按照项目实施情况严格考核、精准扶持。
在项目布局上力推保税加工。优先在区内布局保税加工项目,目前,已引进保税加工项目8个,开工率达100%,数量占全省综保区的近三分之一,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进出口额35亿元。
入驻项目成色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
50亿!这是去年3月正式封关运营至当年底,宜昌综保区交出的外贸进出口成绩单。今年前2个月,宜昌综保区进出口额强劲增长,达6.3亿元。其中,出口5.2亿元,进口1.1亿元。
封关运营以来,宜昌综保区进出口额逐月递增。据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简报2021年第35期《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外贸进出口情况简析》,2021年1月至11月,宜昌综保区进出口同比增幅在全国152个特殊区域中排名第一。
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去年6月,宜昌综保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助力区内企业对接国内市场。按照“一个项目一名专员”方式,干部主动上门,服务企业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在享有保税政策的同时,开拓更广阔市场。
宜昌综保区会同宜昌海关,制定个性化进口监管和防疫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口岸检疫、保税入区”,进口货物在离开综保区销往国内时再缴税。仅此一项,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5%到20%。
该区还为保税研发企业设立专门电子账册,打通许可证申领难、企业研发核销难堵点,助力企业高效通关。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宜昌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宜昌综保区围绕争创全市营商环境先行区,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探索出一批原创性、可复制的改革举措,收获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成效。
奥马电子5G新材料项目作为综保区首个投产项目,落户综保区后,从国外进口一台矢量分析仪,价值78.3万元。虽然境外货物进入综保区可以保税、自用设备和基建物资可以免税,但当时宜昌综保区尚未封关,如果企业想要赶进度,提前安装调试进口设备,只能全额缴纳10.2万元进口关税、增值税。
“没有先例,不等于‘店小二’不能作为。”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充分研究政策,找到一条突破口:允许企业将注册登记手续和进口调试机器设备环节前置,待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后,立刻投入生产。
2020年8月19日,奥马电子申报特殊区域设备账册信息。不到5分钟,宜昌海关审核通过,免税税额10.2万元。随后,企业立即开始设备安装调试,并于当年9月底投入试生产,工期比原计划至少提前3个月。
该案例被《海关总署关于印送〈综合保税区适合入区项目指引(2021年版)〉的函》(署贸函〔2021〕36号)刊发,在全国推广,为中部六省入选唯一案例。
宜昌综保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建设工程单体竣工验收改革,实现标准厂房建成一栋、验收一栋、投入使用一栋,以便签约项目早进驻,提前适用海关监管、税收等综保区的特殊功能政策。
“营商环境好,干部作风实,企业办事效率高,可产生更多效益。”三峡银泰贸易(湖北自贸片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说。
宜昌综保区完善企业扶持政策,蹚出一条“生产制造—保税服务—政策配套”联动的产业培育新路径,一个投资贸易便利、功能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的保税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十四五”期间,宜昌综保区积极融入宜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争当龙头”的火热实践,围绕“打造宜昌永不降温产业地标”目标,力争在省内形成首个食品和生物医药保税加工产业链;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研发、融资租赁、检测维修等新业态,探索打造大宗商品进出口、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两大平台,以更高水平开放服务宜昌乃至“宜荆荆恩”城市群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封关运营一年后 宜昌综保区 跑出发展加速度 宜昌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