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山山而川,望若初见-焦点热文

文 / 霞易

远山含黛,三山五岳巍峨立,亘古不变,一眼万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任时空流转,山川伴随人间冷暖,高低起伏。

如今很多人都说山不来见我,我便向山而行。

唐代禅宗的行思僧人在《五灯会元》一书中写道:“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人生的不同阶段,看到的山是不一样的,今天让我们跟随诗歌中关于山的足迹,体味觉知的净化与升华。

01、山本是山

山是大自然伟岸地屹立,带给森林一片郁郁葱葱的天地.莺飞草长,四季轮回。山谷里听声,山脊上吹风。偶遇了无数诗人的慧眼,便赋予了人间满满的深情与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宋·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年少不识愁滋味,内心纯真朴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在执著于外相的一抹青绿间,眼见为实的年轻人流连于丰富的感官世界,看山就是山,看岭是岭,看峰是峰。

山之美,在于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峦重叠;在于日照金山时偶遇云蒸霞蔚的壮观,风过树梢时留下天籁乐章的美妙;在于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涧中的自然优雅。

柔风送暖,春和景明,世界告诉与世无争的我们那是山,我们就去攀。群山诸峰与水光相伴,人景交融,气韵相通,诗人陶醉其中,才知其自然的深意无穷。

02、山不再是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每当宴会一开场,宋代词人辛弃疾总会兴奋地唱起这首《贺新郎》。笑问来客,词句何如?

做客山水间,望见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无论才情还是样貌,我们都是比肩的对手,也许我就是那座山吧。

几乎一生坐冷板凳的臣子辛弃疾,曾经身为金籍心为宋,被后人视为最硬核的南宋古惑仔。韶华已逝,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流连于山水间,写下如此诗句。

战场终究没有他的名分,但宋词里留下了这位千古的英豪。壮志未酬又如何,且看青山妩媚,岁月如歌。

曾写下“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的辛弃疾,也许就是那座山,壁立千仞,巍峨不屈,一心想成为南宋恢复失地,保家卫国的边关群山。

年轮在时光里肆意张扬,物是人非,挫折与苦难是每个人成长的添加剂。此时人的眼中山幻化成了多种观念多种意象。见山而非山,是诗人看到实体的山后,通过自己内在的回归,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认知的境界。

它是多少人内心“熬得住孤独万丈,藏得住星辰大海”的无形压力,是林则徐“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遗世独立,还是“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壮志未酬中对梦想的执著与坚守,是争强好胜后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地期许与期盼。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此时山是欲望,是动力,是无奈,也是豪迈。时过境迁后,人们总觉得是自己奔赴远山,蓦然回首,其实山也是随你而来。内心世界里不停地探索与追寻,格物后致知,再格物,再致知。

03、山还是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群山沐浴了一场秋雨,夜来临,一股属于秋天的感觉涌上心头。

空山是明朗的空谷无声,空山亦是清新舒适的人心写照。静静地仿佛只听见清泉石上流过的声音。此时山的清幽爽朗与人虚空无争的心境仿佛化为了一体,王维眼中的那座山在诗文间成了永恒的意象。

追逐一生,忙碌一生,心高气傲壮志未酬最终和光同尘了一生。到最后你发现,你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灵,曾经借自然之物,把风雅带入人间,治愈自己,比拟众生万相。最后人与山和谐统一,心物合一,知行合一。

曾经一念起重峦叠嶂,一念起沧海桑田。其实得意或是失意,山还是山,笑看苍生红尘事,你还是你,一衰烟雨任平生。

登高不忘在山间,终有一天我们打碎了夕阳的魔幻,接受了现实的洗礼,就如那山一般,默默经历了风吹雨打,时光的打磨,最后成为了如山般唯美的模样。

人的一生,遇到众多关隘,似远山连绵。然而山亘古长青,伴着人会当凌绝顶,看着人跌落到山脚。陪着过客静话凄凉。

那些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最终会回归最绝佳的风景当做回馈。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终将笑逐颜开。相信那时,山还是山,你还是当初的你。

我们总在为人生的每座山而准备着,不管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向前,山的巍峨与伟岸,给予人们内心平静与安详的坚定感,愿你千山暮雪,海棠依旧,不为岁月惊扰。愿“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