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资料图片)
呵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记者 钟鑫媛 通讯员 陈尔胜
本报讯 日前,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名单的通告》,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申报的《“三力”辅导: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建设——学校心理教育赋能儿童健康成长》榜上有名。
南湖区是浙江省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示范区,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儿童青少年动力、毅力、能力“三力”辅导,从区域顶层设计,并在心育工作、学习心理辅导课程、学习力评价三个领域强势推进,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不久前,嘉兴市秀州中学初中部的校园里装上了一个解压神器——呐喊喷泉,同学们喊得越响,喷泉就喷得越高。呐喊喷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方式来释放压力,给了他们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声音被倾听和关注。
这只是南湖区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湖区中小学心理教师还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支撑,采用“共情式辅导”,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系统的、课程化的实践。现在,南湖区很多学校都尝试建设校本课程,如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的“学习动机激发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的“学法指导课程化实施”、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的“自读·自写·自画——小学生自主回顾梳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等,整体提升了区域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还充分发挥教师研训一体的优势,通过研训,不断加强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者。截至目前,全区教师97%以上持有学校心理教师C级资格证书,全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了100%覆盖。
经过多年实践,南湖区学生身心状况、学习状况良好,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区域学生学习质量在浙江省义务教育监测中是唯一的4项指标全部优秀区县。在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一轮国家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监测中,南湖区大多数指标高于浙江省或全国平均水平。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何教育要推进,首先要课程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就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湖区将链接社会各类资源对心理工作进行共建,并不断提升核心心理研修团队力量,通过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参与案例督导,提升心理老师的咨询技能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