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火车站年内开街 将增建博物馆等文旅设施
100多年前,一个普通的送别场景,感动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个有故事、有颜值、有记忆的百年老站,散文《背影》故事的发生地浦口火车站片区历经岁月洗礼。
趁着周末,记者乘坐轮渡由南向北,到达浦口码头,置身于连接码头的拱形雨廊和历经沧桑的车站主楼,时光恍若倒流。
梧桐树郁郁葱葱,临江路平整通畅。沿着斑驳树影缓缓向前,便来到了与车站一路之隔的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地面上,细窄的小火车轨道已铺就,房檐下,别致复古的灯饰一字排开,大马路15号、津浦路4号等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室内装修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占地3.2平方公里,规划五大功能分区,包括历史文化区、风尚生活区、超级总部基地区、北部滨水区和数字金融城片区。项目实施周期为八到十年,“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历史文化区更新改造,其中,启动区浦口大马路文化艺术街区计划于年内开街,将增建博物馆等文旅设施,让旧建筑承载新的功能。
为了把整个历史文化区一百年前的街巷肌理、历史场景完整地保留恢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团队于2021年进行了历时9个月的实地勘察设计,对每栋房子、每个街区、每棵树都做了详细调查,形成了“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案,在保证房屋安全的情况下,保留建筑的内部结构、空间格局。
浦口火车站片区拥有众多历史遗存,包括火车站站房、电厂、旅馆、邮局、银行、码头、宿舍等多功能配套设施,构成了一百年前完整的社会形态。
一处国家级文保——浦口火车站旧址,两处市级文保以及十四处不可移动文物、五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区内的“铁路遗产”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扬子国投采取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还原一百年前的历史肌理、场景、街巷和建筑。
“历史文化区将在整个片区中发挥‘文化之眼’的作用,未来将为市民们呈现一条滨江文学打卡线路、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条百年历史建筑老街,成为长江岸线交通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扬子国投副总经理徐梅琴介绍。
“除了将历史文化区进行保留复原外,这里的旧建筑也将承载新的功能。我们将深挖历史,擦亮文化地标,打造文化品牌,将来,这里将汇聚文化、艺术、餐饮、民宿、娱乐等复合业态,成为一个充满文化艺术时尚生活的活力街区,让昔日的火车站重新焕发活力。”徐梅琴说。
眼下,津浦路4号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这栋红窗灰墙的小二层建筑,原为铁路职工公寓,日后,它将被赋予全新的使命——一座城市记忆博物馆。扬子国投通过引进一家名叫“旧物仓”的艺文空间运营商,对百年间的城市记忆进行采集、整理及场景化再现,重新赋予旧物以生命力,为老建筑注入新功能。
在我市加快构建“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城市格局背景下,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将积极探索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落地实践,按照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驱动、智慧运营的思路,打造江北新区滨江文旅功能区。(夏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