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马鞍山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46个市直部门2077个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至1.89件,跑动次数压缩至0.003次……这一系列数据,是马鞍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缩影。今年以来,马鞍山持续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责任,提升“服”的水平,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4月,马鞍山发布《马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3.0版)》。2019年起,马鞍山连续2年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两个“100条”。《3.0版市“100条”》以安徽省确定的19个营商环境指标为模板,并融入南京“100条”及国内先进举措。纵向来看,和2020年相比《3.0版市“100条”》在19项指标上均有提升,如企业开办办理环节由3个减为1个、提交材料由6份减至5份等;横向对标,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3.0版市“100条”》对标南京、“杭嘉湖”等地,与安徽省《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及南京“100条”相比,有29处内容提出了更高标准。

作为安徽省“标准地”改革唯一试点城市,半个月前马鞍山市正式印发《马鞍山市深化“标准地”改革(2.0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现“标准地”改革扩面升级。

“标准地”,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出让的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即在土地出让前完成所有的评估工作并明确准入产业、环保、能耗等各种标准,同时将企业拿地后需要办理的层层审批变为《企业信用承诺书》,确保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马鞍山市目前已经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达到了让企业“省心、省时、省钱”的效果。目前累计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79宗、5130.6亩,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标准地”工业项目拿地后,开工周期平均缩短4—6个月。

此外,马鞍山各级各部门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含山县制定从立项、审批到建成投产全流程“明白卡”,实行“一企一档”、全程跟踪;马鞍山经开区出台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标准,制定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慈湖高新区创新开通“四送一服”24小时服务专线,做到服务项目“不打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在为马鞍山构筑起强大的“引力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接踵而来。(马萱)

关键词: 马鞍山 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助推企业 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