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宜昌将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大通道 构建文旅发展大格局

日前,宜昌出台《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旅游业绘制了发展蓝图。全球视野、创新驱动、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等一系列关键词不仅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更提振了人们的信心。

放眼国际瞄准“世界级”

“国际化”“世界级”频出现,彰显了宜昌文旅产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作为“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宜昌文化地标鲜明彰显。未来五年,将构筑全球屈原文化地标,将宜昌建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深挖提炼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嫘祖文化、三国文化、巴楚文化等时代价值,涵养宜昌城市精神。

《规划》提出,争取建成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旅体消费示范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球营销宜昌城市品牌。到“十四五”末,全市游客接待规模突破1.25亿人次,入境旅游指标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

构建文旅发展大格局

未来五年,宜昌将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城市以及建好“宜荆荆恩”引擎城市。

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进出口商贸等国际资源和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年(节)、中国旅游年(节)等国家重大文化品牌活动,拓展宜昌国际“朋友圈”,让宜昌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协同共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按照“内河游轮旅游第一品牌”标准,把宜昌建成长江游轮停靠地、三峡游轮集散地、内河游轮制造地,开辟长江全景游、三峡全程游以及跨省游轮度假线路。

全方位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一体化发展,全力建好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南部列阵主引擎。

优化“一核三带八区”

《规划》提出,强化城区核心引领,全市一盘棋,加快形成“一核三带八区”融合发展布局。

一核引领:重点建设西坝长江不夜岛、平湖国际旅游岛、平湖国际旅游湾区“两岛一湾”,高品质建设屈原文化公园、引进国际知名主题公园、打造古今·大南门活力街区“两园一街”文旅地标。

三带支撑:以长江三峡为主轴,借助长江水运、高速、铁路呼应汉渝,依托三峡专用公路、G348、翻坝高速等联动周边,高品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线路;以清江为纽带,串联宜都、长阳、五峰,联动恩施,打造精品文旅休闲康养带;以沮漳河为纽带,串联枝江、当阳、远安,对接荆襄,建设具有荆风楚韵的文化旅游带。

八区集聚:即两坝一峡、三峡香溪、清江康养、武陵画廊、环百里荒、嫘祖故里、关公圣地、田园水乡,打造特色鲜明的八大文旅集聚区。

实现“量”“质”双提升

未来五年,全力提升两坝一峡新能级,全景开发三峡人家,整合开发三游洞(西陵峡),聚集打造千万能级的5A景区“舰队”。推进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长江三峡游轮中心,推出以宜昌游轮母港为始发站的长江国际游轮线路。加快畅通东西向水陆联运交通,构建环峡沿江立体交通体系。

聚焦“一标三地”目标,将屈原文化公园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支撑,全面升级屈原故里景区,支持建设屈原老家(乐平里)景区。高水平开展屈原文化研究和推广工作。

以精品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实现“量”“质”双提升;培育“十大文旅精品”。将全力发展城市休闲、乡村休闲等“六大品质休闲”体系。

建立“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休闲街区,创意开发一批时尚打卡节点;推出一批文旅名镇名村;大力发展端午龙舟、动感漂流、滑雪游泳、有氧登山、趣味路亚、激情越野、时尚电竞、自行车、马拉松等时尚体育运动;建成华中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等。(朱延筠)

关键词: 国际国内大通道 文旅发展大格局 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