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湖北大冶:打造资源枯竭型乡镇绿色转型发展示范样板

金湖街道是大冶市工业重镇。3000多年前,“大兴炉冶”的薪火在这里点燃,钢铁、水泥产业久负盛名,是享誉全国的建材之乡。

目前,这里正在打造的现代物流、非金属新材料和钢铁建材三个产业园正向着“百亿”目标进发,争当全省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打造资源枯竭型乡镇绿色转型发展示范样板。

海虹物流园: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

3月29日,海虹物流园,火车轨道铺进料厂,工人正从火车皮上卸载物资。

海虹物流园是国家铁路总公司批准的中南五省唯一可装卸酒精的专用铁路项目,“一期占地173亩,去年10月建成投用。”该园董事长熊海介绍,依托劲牌有限公司,以及相隔不到1公里的新冶特钢、华鑫钢铁等龙头企业,海虹物流园运营5个月,产值1亿元。

作为全国保健酒龙头企业,劲牌有限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生产基地。以往,东北、四川基地生产的基酒,得走公路运回大冶总部加工,成本高且不安全。去年10月起,海虹物流园为劲牌有限公司提供基酒、食用乙醇的运输、仓储服务,基酒运输由公路改铁路,运输成本从1000元/吨下降到350元/吨,每年可为劲牌节约运输成本5000多万元。

位于金湖街道的新冶特钢和华鑫钢铁,是大冶钢铁产业龙头企业。新冶特钢生产的无缝钢管、优钢棒材,用于机械制造;华鑫钢铁生产的螺纹钢、盘钢,用于建筑领域,两家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同时,新冶特钢、华鑫钢铁每年需从国外进口约400万吨铁矿石,是典型的“大进大出”企业。

大冶市金湖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黄安青介绍,海虹物流园为两家企业订制“铁水联运”方案,架设皮带运输廊道直接进生产料场,该多式联动方案已报省交通厅审批。

熊勇介绍,海虹物流园正在进行二期建设,服务范围辐射周边200公里以上,大宗商品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铁水联运整车装运量达30万辆。

金湖街道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对接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客货双枢纽中心功能,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园:探索“深加工”“再利用”

3月30日,走进大冶市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该产业园以非金属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是大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型产业示范区,也是非金属新型材料加工企业聚集地。

该园规划用地2000亩,其中一期1000亩,目前进驻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7个,在建项目6个。

“这些产品都来自金湖的优质石材。”在中珂石材产品展厅,董事长许锦一一介绍中高档石材产品。中珂石材是园区第一家建成投产的企业,已形成大板生产、薄板加工、异型工艺制作、各类标准石材生产等门类齐全的产品结构体系,开发的江崖海水、闪电木纹、雀巢金、凤求凰、紫玫瑰、冰花玉6个品种投放市场,年产值3.5亿元。

大冶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湖街道辖区内硅灰石、方解石总储量超1亿吨,发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变卖石头为卖产品,每年可增加产值约20亿元,真正实现“点石成金”。

不止是资源深加工,还有资源再利用。钢铁企业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水渣”。湖北环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此为原材料,生产矿渣微粉、充填胶结材料,供应给水泥企业,成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目前,园区二期将再扩征1000亩土地,液氨充装及氨水加工、氧化钙、乳胶漆、环保外墙涂料等一批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正加紧建设,今年可陆续投产,一个百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呼之欲出。

钢铁建材产业园:技改升级不辍

金湖街道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新冶特钢、华鑫钢铁等一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月产值由5.5亿元上升到今年的8亿元,每月净增2.5亿元。

目前,华鑫钢铁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做好前期工作,计划今年6月开工。2023年12月该公司建成投产后,将年产生铁255万吨、粗钢274万吨、钢材350万吨,实现产值约180亿元,税收约15亿元。

新冶特钢低碳绿色技改项目,通过产能置换,新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冶炼设备,实现装备、技术、品种和质量提档升级,增强企业高端钢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由生产优钢向特钢的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强化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打造资源枯竭型乡镇绿色转型发展示范样板。”黄安青说,金湖街道力争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为大冶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贡献力量。(龚雪 陈光辉)

关键词: 湖北大冶 资源枯竭型 乡镇绿色转型 发展示范样板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