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加速,相关上市公司应注意转型风险


【资料图】

券中社12月11日讯,在12月10日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边会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了《企业生物多样性压力评估报告(2021)》。据了解,该报告评估的上市公司共450家,集中于建设生产行为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较大的水泥制造业、采矿业等10个行业,基于企业活动位置和2020年企业排污超标信息、生态环境处罚、生态环境诉讼等数据,将企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压力级别划分为“高”、“中”、“低”和“未识别。

2020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在华泰证券(601688)“益心华泰一个长江”生态保护项目的支持下,启动“企业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此次发布的报告尝试为评估企业生物多样性表现提供量化解决方案,并为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约束性政策提供建议,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负责任的投资行为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得益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推动,上市公司的生态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相较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更为完整、体系化。这些上市公司是评估相关行业的关键样本,但不代表行业的全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史湘莹表示,根据评估结果,随着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强化,部分企业将面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转型风险。

华泰证券公益项目负责人表示:“量化评价企业生物多样性表现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在系统性、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不论在立法、监管,还是公众参与方面,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都在提速,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深化跨界探索。”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上市公司 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