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黄海北端孤山镇,古韵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资料图片)

“山、海、镇”交相呼应,白鸥翩翩、杏梅花海、蒹葭摇曳、群鸟欢歌,这就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的孤山镇。孤山镇位于中国黄海最北端,境内丘陵、山脉、湿地、海岛依次排列,左傍大洋河,右依双岔河,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初入孤山镇,古韵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古韵文化街红灯高悬、古香古色,古建筑群依山就势、雕梁画栋;建于清末民初的百余间古民居保存完好,民风淳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唐宋时期是一片兴盛景象,明朝时为边境重镇,清乾隆年间发展为着名商埠,咸丰年间就已正式设镇。

以春为信,以花相约,每到人间最美四月天,大孤山的杏梅花便会如期绽放。大孤山因为杏梅花开多了一份灵性,而杏梅花也因为生在山海间便更显一份柔情。1918年,一株丹麦黄杏带到黄海北岸,此后与当地杏嫁接,于是便有了大孤山杏梅。在大孤山的民宅中几乎家家户户栽种杏梅树,嶙峋山石间,老宅庭院中,远看千堆雪,近观娇羞云,花海与村落交相辉映,到处一幅幅古朴的水墨丹青。

苏轼在描写杭州西湖时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大孤山,登高俯瞰,半城红瓦、半城杏花,半似人间、半似仙境,宛若天然形成的水墨画。雨中的大孤山,整个山似在仙境中若隐若现,象是豆蔻年华的少女,青涩的脸庞却又出落得大方。

古建筑群坐落在大孤山山腰,巧借自然山林环境布局,随山就势将“儒、释、道”三教建筑融为一体、聚于一山,殿宇楼阁层层递升,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柱,极具建筑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上庙楼阁后有一圣水宫,这里古洞幽深,石缝通天,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绝,甚为奇特。

山中古树苍劲,拥有百年以上树木近400株,更遍布百余种植物,堪称“天然植物园”。其中,最古老的银杏树生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另一棵生于元代,距今900多年。这两棵古树被誉为“祖孙银杏”。

孤山海岛,其名为“鹿”,得名源于吕洞宾仙鹿坠海的美丽传说。大鹿岛位于鸭绿江入海口,是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的海岛,岛上拥有一片长达3公里、纵深1公里的天然海滩浴场,这里水清沙柔、浪缓滩平。拥有“碧涛万顷、银滩拾贝、海礁奇观、灯塔听海、休闲娱乐、甲午追溯”六大游览区,50多个自然、人文景点和百余种体验。

1894年9月17日,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海战在距大鹿岛5里处海域爆发,大鹿岛成为甲午海战主战场,致远舰就沉没在岛前海域,让这座普通的海岛拥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盛夏,大鹿岛便进入旅游旺季。晨观日出、夜半听涛、退潮赶海、滩头拾贝、临礁垂钓、品鉴美食,其乐融融。夕阳西下,灯光渐起,是岛上一天中人气最火爆、最热闹的时候,各地游客齐聚海滨广场,和着悠扬的音乐、清爽的海风,品尝各色海鲜美食和特色烧烤,三五成群、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大快朵颐。

千年古镇,古韵悠长。徜徉在大孤山脚下,品着硕大的杏梅,仿佛能听到一千多年前的古钟声,也能听到渔港码头那遥远的渔歌晚霞。正如一首诗曰:一山读遍儒释道,半坡览尽海天霞。千古兴亡知何处,满城红瓦满城花。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