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开启补库周期_世界热门
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期乐观、商品开启上涨,“补库”、“去库”这些专业说法,又开始被提及。那商品的补库、去库和价格变化到底啥关系呢?
可能有人说了,很简单啊!补库就是东西越来越多,价格下跌。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资料图)
在库存周期分析中:补库周期,价格通常表现为上涨;而去库周期下,价格通常表现为下跌。
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补库。补库虽然东西是越来越多,但是什么情况下才能让东西越来越多呢?当然是需求旺、价格涨的情况下。补库周期其实包括两个阶段:被动去库和主动建库。
假设初期市场低迷、供需两弱。
突然,需求开始启动,购买增加。由于下游需求反馈到上游生产存在滞后性。此时,需求虽然增加了,但企业还没有提高生产,消耗的是已有库存。这就是被动去库。此时市场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等生产商意识到下游需求起来后,就会提价并主动扩产,贸易商也会积极囤货。由于买涨不买跌,下游就会加速购买,越买就越涨。此时为主动建库。市场表现为供需两旺、价格上涨。
所以,在被动去库和主动建库组成的补库阶段,价格其实是上行的。
同理,去库周期包括被动建库和主动去库两个阶段。
供需两旺后,价格已经很高,库存处于高位。因备货充足,下游开始减少采购,也就是需求转弱。同样,由于存在滞后性,这时贸易商还在囤货,生产商还在大量生产。这种就叫被动建库。此时市场表现为需求弱、价格下跌。
等生产商意识到下游需求不足时,才开始减产。为了去库存,还会降价销售。这就是主动去库。由于买涨不买跌,下游看到价格下跌,更不愿意买。于是呈现出供需两弱、价格下跌的局面。
所以,在被动建库和主动去库组成的去库阶段,价格其实是下跌的。
商品的库存周期正是被动去库、主动建库、被动建库、主动去库四阶段的周期循环。
当然,这主要说的是工业品,不适合农产品。相信大家都听过“工业品看需求,农产品看供给”这句话。因为工业品的供给端是根据需求端的变化来调整的。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我们刚刚举的例子就是以需求变化出发的。
那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
以玻璃、PVC这类建材工业品为例来看,之前情况大致为需求弱、库存高、价格下跌、企业亏损降低开工。也就是,差不多为主动去库阶段。如今国内经济有复苏预期,价格也在乐观预期中开始上涨,也就是需求有启动迹象。按上面的分析,接下来就会进入被动去库、再进入主动建库阶段,也就是补库周期。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的是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