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稳链补链强链?对支撑城市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带动下,成都还聚集了材料端、设备端、零部件甚至终端制造等产业上下游企业超过50家,形成了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此外,依托成飞、成发等企业,引聚28家航空大部件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围绕中国中车等企业,引育了440家轨道交通上下游企业,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本地配套率从2017年不足10%提升至目前超40%。”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不过,和发达地区比较,不管是龙头企业数量还是产业带动能力,尚有不小差距。
产业质量够不够高,创新能力够不够强,仅靠抓单个企业远远不够,必须着眼全局,进行稳链补链。这方面,不乏成功案例。还是以上海为例,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园“东方芯港”,已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装备材料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目前,亿元以上规模集成电路企业临港新片区已经集聚100多家。
如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哪些领域需要成都重点关注?在盛毅看来,先进制造业是关键。“支撑领先的基础和关键是先进产业。目前,从成都再上新台阶的要求看,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下更大力气加快追赶。而稳定和提高制造业占比,必须以技术先进的、具有引领区域发展能力的制造业支撑,培育新兴制造业作为增长点,进一步带动服务业提升发展。”盛毅进一步分析道,而成都现在新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关键环节企业数量较少。成都应强化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在链条中的辐射带动能力,缺什么补什么。
对此,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坚持龙头引领,培育优势企业群体。目前,成都已培育百亿级企业14家,千亿级企业3家,新希望成为四川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下一步,成都将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领航计划,建立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培育库。”此外,成都还将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清单;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全力推动成长性好、创新力强、市场前景大的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链长助力
坚持重点产业链
有领导挂帅有工作专班
链长制,被誉为中国地方政府提升经济治理能力的创新探索。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链长们首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会上,重点产业链链长汇报了围绕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同时,会议指出,市(区)两级要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条重点产业链、一个市(区)领导挂帅、一个市(区)协同工作专班,确保整链包干、一链到底。
2019年9月,作为外贸大省的浙江,面对可能出现的被打乱外贸格局、打断产业链等风险,浙江省商务厅率先启动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通过建立“9个1”工作机制,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以确保产业链安全、出口和外商投资稳定增长、优质企业成长、高质量发展有序进行和就业平衡。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此后,南京市、苏州市、北京市、深圳市等地纷纷出台链长制的相关政策。例如,今年3月公布的《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明确细分整理出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车等8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保驾护航,为尽快在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奠定了基础。
链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浙江的实践中,链长由各地开发区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承担的职责是产业链的谋划、统筹、推进和督促。谋划,就是谋划建立产业链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长效机制;统筹,就是统筹优质资源支持产业链建设;推进,就是推进产业链重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落地;督促就是督促各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施行。
在盛毅看来,对成都而言,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正是落实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坚持重点产业链有市(区)领导挂帅,有工作专班,可以确保招引项目、配套企业、项目布局、政策措施等落实。“推动产业发展要以行业领先、带动能力强的绿色低碳企业为龙头。先进制造的产业基础、政策措施体系等都已有较为完备的基础。有的方面,如工业无人机、网络信息安全、超算、生物疫苗、绿色氢能等领域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盛毅说道,但由于这些产业很多还处于培育期,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因此在推进这些产业过程中,要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推动作用。“链长制就是政府引导和推动的重要手段。”
在浙江省商务厅一级调研员梁志良看来,链长与链主的关系即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微观领域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产业链中配套企业的优胜劣汰应当基于链主的市场需要选择。而对宏观有重大影响领域的资源配置等顶层设计问题,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由“链长”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并落实,克服市场资源配置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问题。(程怡欣)